返回列表 发帖

手扶乾坤观日月,逍遥境中问道源

-----浅谈混元球第二式之怀里乾坤
缘起
尝问师尊:“为什么我现在第一式转不了那么多?50-60下就转方向甚至开桩了?”师曰“形不正,容量不足而致。当多炼形,以开筋骨。由动入静而生定。”所以太乙铁松派的几大动功如:金峰抖肘,玉环桩,如意太极等功课,我都是当做炼形之法,虽有所练,但没有专修。主要是用来辅助混元球的进度。直到前段时间,师父说:“你练练第二式,360。”我说“要是开桩怎么办?”师父说“不开桩,按规矩练”。我知道,以前第一式转入第二式的时候也能练,但顺着气走,也是就连个几十下。好吧,师父既然说了,我就试试看。可没想到的是,一练,竟然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,360全是气带着走,也不太累,我兴奋地跟师父说了练功的感觉,师父只是淡淡的说到“既然360不累,那就720啦”。我暗道:“晕呀,360第二式一个多小时,720就得近3小时,加上第一式,开桩,如意太极,得练多久呀,呵呵”。话虽如此,但练功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,只有老实练。几天下来,略有所悟。下面是我结合混元球第二式的功谱,谈谈我自身的练功感受。
一,        功谱之秘
第二式谱文
怀里乾坤日月长
何处为吾真故乡
乾坤还在吾身内
此为乾坤第一桩
谱文是历代先贤心血的总结。一个功法如果没有谱文,修到哪里,自己不明白,怎么修也不知道,更无法和先贤智慧的那一点灵光相合,只能说是残缺不全的功法。所以道门各家传承,均有完整的谱文。本门功法行功前,先诵持谱文,在外可以达到身,口,意三密相合,在内,一点灵光,先天主神也接受到了,因为你不管说什么,说给谁听,第一个听到的肯定是你自己。慢慢的,这点灵就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,可以很快的进入功态。如果看不懂谱文,可以先别看,但是不能没有谱文,不能不念谱文。我就经历过这样的过程。当初刚看到第二式的谱文时,我的感觉是天书,神话吧?其实不然。历代祖师定下谱文的时候,已将功法的真实意境说了出来,只是语言比较晦涩而已。譬如第二式谱文中乾坤,阴阳,真故乡等词汇,让人摸不着头脑,其实它是在形容人体这个小宇宙,人的本元。谁是真正的“我”。文中“乾坤”是指天地,阴阳。所谓一人一天地,一人一阴阳。每个人先后天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天资,禀赋不同。而这些不同,却有着一个共性,这就是谱文中的“真故乡”。因为古人形容宇宙是一种浑浑噩噩,类似球一样浑沌状态。经天纬地后,才慢慢衍生出天地万物。人体也是如此,每一个动作,举手投足间,谈笑间,思量间,都是从那身体的本元演化来的,这就是谱文所提到的,也是我们修炼想找到的“真故乡”。至于“日月”讲的是红日,明月。即“坎中真阳”和“离中真阴”,在人体中也有表现。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宇宙概念,于修炼中合自然之数,应造化之机。非感而不得其要也。
二,        灵动之要
武当太乙混元球10式,当以第一式为基础。当初我练第一式刚开关展窍的时候,就曾演化出了第二式。然而那时候却是因为气不足,十几二十几下后就又转回第一式修炼了。我的个人感觉是,混元功法初修的时候,由动入静是一个过程,然而这时候的静不是真静,再由这个假的静转入动,又是一个过程。这时候的动,是真动、灵动。体内真气生机勃发,开关展窍而开游桩,再辅以炼形之术去沙留金,矫正形体,最后动极归静,于定式中参悟本来,方得入门之基也。什么叫经天纬地?第一式横转,第二式竖转,一个球体的横竖上下磨地透透的,四面八方皆罗列在内,便是“宇宙在手生成体”!这是一个需要岁月和苦功去磨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。说到竖转,在第二式的行功中,由于球的前翻后转,气反复地由丹田贯向后腰,从而练到了人体一个很难练的部位“命门穴”。人会被气冲地一浪一浪的,前后翻仰,内气如同作势欲飞,经络和形体都得到了锻炼。这个过程中,人身的经络宛如河道,丹田则是蓄水池,蓄水就是纳气,水多了,必向河道冲击,所以河道必须要疏通,而疏通河道就是炼形。所以说炼形、纳气犹如一对阴阳,是一个平衡和组合。再说手中的转球,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却包含了太极拳法中“棚,捋,按,挤”之法。气贯之处,可以仔细体会这些手法的变换。难怪谱文中豪言----“此为乾坤第一桩”。仔细想来,这些变化都是得益于手腕的这些小小变化,以点带面,以外在的“形圆”,而带动身体的“体圆”。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动方面,我们可以看出混元内功辅助功的重要,基础的重要,切不可偏废。
三、返静之机
混元功法返静之机在于动。此动为灵动。在历代大祖师的文献中均可以找到它的影子。尤其以《清静经》上说的好,“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”。清净,浊动,返本归元,一目了然。在混元球第二式的由动入静方面,功谱中第一句已经道明“怀里乾坤日月长”。这就是在讲静修。乾坤,日月,非入静而不可知也。由于有第一式的基础,即可以直接返观内照,观察体内球的翻转变化,也可以存意于手中之球,体会它的变化。慢慢的身心和自然融为一体,忘却了肢体的变化,时间也变的很快,练功不再枯燥,如果套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,那就是“一粒黍米看世界,半边锅里煮乾坤”。
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武当太乙铁松派,15代弟子大飞

说得不错,顶了...........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