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帖

南国参师 名山访道记-----凡火

今年一月,本人再次南下广州,以便得聆听师尊教诲,使自己在今后混元球的修持中得以进一步的深入。本人比较愚顿,师尊的点化,开示,我往往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感悟,现罗列一些于下:
1,罗浮妙感
去广州的第二天,师父,白师兄带我上了次罗浮山。那天是晚上走的,到了罗浮山麓,我们停车休息一会,师父和白师兄去超市买东西,我一个人站在车边,突然,我觉得,一股清凉之意从头顶一贯而下,直入丹田。我抬头一望,一轮皓月当空,而是夜是时,正是农历12月十五的子时,当时我也没太在意。。。。。。师父,白师兄买好东西以后,我们就直接到了晋代名士抱扑子葛洪的炼丹处-----冲虚古观。安顿下来后,师父对我说:“怎么?不出去练练功?”我应了一声,就跑到走廊中,开始练起了混元球。那次练功在我感觉中并不十分顺畅,甚至感觉有点“硬”,在丹田真元的带动下,觉得四肢都想望外伸展,自己感觉就如同婴儿打哈息,伸懒腰一样,一定要走到某个角度才算舒服,但当中又好象要有很大的力量。内气的顶动和外形的伸展使胸骨宛如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压缩拉伸,檀中处骨头“劈啪”作响。渐渐的,檀中处豁然开朗,伴随而来的仿佛有那么些“气”在檀中处游走。。。。。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师父又带我去了黄龙古观,纯阳观等道家福地洞天,使我对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2,明心开示
修持也有比较艰苦的时候,无论是形体上,还是思想认识上。去年年底,我终于出现了“内导外形”阶段,可是后来有那么几天,丹田中和手中空空如也,什么都没有了!呵呵,说实话,对我自己的心理打击很大的,“好不容易修出来的,怎么没有了?”可越是急,他就越没有,越不稳定。这次在广州,重新找到了那种“内外同行”的感觉后,同师父,庆华师兄谈及此时,师父只淡淡的说了句“还是你心不静啊”,我说:“道家功夫讲究性命双修,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混元球中性功对我的考验?”师父笑而不答。这时,庆华师兄说道“《道德经》上说:‘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,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’,我可不愿意做刍狗,你愿意吗?什么叫‘无物无我有玄机’,玄机又在哪里呢?”我一下明白过来了,练功中何必在意“得失”,皆万物矣,混元球由“一元”入手,守住其“一”,不问收获,只求耕耘,那么才会出现无所求而有所得了
3,一气贯通
在广州的几天,在师尊的身边,我尽可能的多练功,力争使自己混元球的修持上一个台阶。回到上海后,我发觉丹田处的球稳定了,不仅在功态中,就是平时也感觉得到,无论坐,立,行,卧,时时能关注它,那“球”也挺有意思的,老是让人感觉它蠢蠢欲动的样子,有时候走路的时候,我发觉好象是它在带我走,我根本不费力气的样子。有时候,它又“刷”一下望上冒气直冲舌尖,让我的舌头自然而然的顶在了上鄂。在功态中,它有时候柔和顺畅,无顺无逆,扬扬洒洒,无拘无束,而有时又刚劲雄浑,力拔山河,与手中的“球”相吸相拆带动着肢体产生种种灵动,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!而我通过这段时间的行功,还发觉了这么个现象,每当我睁眼练功的时候,丹田中的气会上升到檀中处,直上十二重楼,偶尔也会在檀中处随下丹田转动,而闭目练功的时候,那气却上升到百会,有“突突”往外冒的意思,或者就是在百会处随下丹田转,身体里那“一气贯通”的“一”也逐渐开始隐隐现现(这是最新练功感受,呵呵),尤其是收功时合扣丹庭那么一站,自上而下的那么一收,真有那“壶中日月乾坤长”的意思啊,这时,我才想起来,原来第一次出现那感觉的是就是与师尊同去罗浮山的那个晚上。
最后,以三丰祖师《无根树》内一篇做结尾,与诸同修共勉
无根树,花正微,树老重新接嫩枝。梅寄柳,桑接梨,传与修真作样儿。自古神仙栽接法,人老原来有药医。访明师,问方儿,下手速修犹太迟

返回列表